近期,“经营贷”“消费贷”违规进入楼市的现象又有所抬头。一些“贷款中介”冒用银行名义,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以“利率低”“时限长”“放款快”等诱导购房者,推销通过“经营贷”“消费贷”等方式从银行套取资金,让贷款“曲线”流入楼市,并从中谋取高额中介服务费用,甚至非法套取和不当使用个人信息等,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对此...
女子被“假民警”洗脑欲转钱 真民警上门制止揭开骗局 3月11日,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谌家矶派出所接到预警,称一名女子有可能遭遇到“冒充公检法”的电信诈骗。收到预警后,谌家矶派出所民警陈庆松立即展开调查处理。 经调查发现,闵女士不久前接到冒充“某地公安局”的工作人员电话,称其涉嫌洗钱已被通缉,需要配合调查以证明自己...
承保后未及时签发保险单、使用已废止的合同履约保证保险条款、个贷业务与保险产品强制捆绑……随着“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临近,保险等金融消费者保护也愈来愈多被关注。 由于保险领域的专业性,消费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容易遭遇“陷阱”,以至于需要理赔时,才发现各种问题。目前有哪些常见的保险陷阱需留意?保险消费者又该如...
微信购物、社区团购、美容预付………这些消费陷阱要当心!记者10日获悉,围绕近期消费模式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佛山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了三点消费提示,让消费者在理性选购商品和服务的同时,提高防范各类消费陷阱的意识。 2021年佛山市“3·15”主题为“守护安全 畅通消费·诚信佛山 放心消费”,着力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畅通...
记者近日从天津市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获悉,有不法人员假冒银行名义,以刷单提额方式诱骗消费者。专业人士提示消费者提高警惕,以免落入陷阱。 有市民收到一条来自“银行”的短信,提示其信用良好,可提升信用卡额度并附带网站链接。在其点击链接进入所谓“银行网站”并按照提示填写信用卡账号、密码、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预留手机号等信息...
春节期间,因快递休息,有些电商平台上的商家不发货。春节之后,大家开启了天天等快递的模式。但让一位网购多年的买家没想到的是,她竟然被“快递员”骗了。 沈阳铁西公安微信公众号提示市民,已有外地市民被假冒的快递员骗了上百万元。近来,假冒快递员的诈骗案件多发,骗子抓住年后买家着急等快递的心情,冒充“快递员”,以快递有问题为由...
近日,重庆南岸市民文女士(化名)网上贷款竟被“客服”要求共享手机屏幕,在其险遭“网络诈骗”时,民警及时介入劝阻,却被误认为骚扰电话…… 日前,家住南岸区茶园的文女士因资金短缺,便在网上下载了一款名叫“平安金融信贷”的APP。下载注册后,文女士很快接到该APP的“客服”电话,来电的目的是帮助其顺利申请贷款。 文女士对此没有...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非法集资案件发案数量增多,非法集资犯罪套路也在不断更新。与早期“发传单—投资—高息—六月付本”的传统集资不同,新型金融集资披着虚拟经济、金融创新的外衣,利用“金融互助”“爱心慈善”“虚拟货币”“电子商务”“微信营销”等名目,组织集资活动,活动范围突破了地域限制,下线发展也超越了熟人圈子,呈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