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针对近期“非法短信嗅探”案件频发一事采访北京移动相关专家。专家表示,有用户早上醒来发现手机半夜收到很多验证码和银行扣款短信,网上银行App登录账号和密码被篡改,财产受到损失,这种情况就是遭遇了“非法短信嗅探”。要防范这一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市民需要在两种情况下提高警惕。专家指出,“非法短信嗅探”是...
近期,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收到多名消费者反映,称网购后接到自称是“淘宝客服”的电话,表示可以帮助退回问题商品、取消误开通会员等,结果被骗上千甚至上万元不等。“对方能准确说出我的订单信息,所以就信了。”消费者李女士(化名)反映,自己在淘宝某药房旗舰店购买了隐形眼镜,过了段时间就接到自称“淘宝客服”的电话,称工作人员...
随着信息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传统犯罪明显下降,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已成为主流犯罪,并且伴随社会形势发展和社会热点,诈骗手法不断迭代更新。当前常见的诈骗手法有哪些?广大人民群众应该怎样防范?在5月23日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山西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政委段波揭秘三种常见诈骗手法。以前的...
5月21日,甘肃省公安厅发布一周典型电诈案件预警,提醒广大市民防范冒充快递客服、购物客服、公检法等类诈骗。凡是带你赚钱,告诉你有捷径可以快速获利的网友都是骗子。在此呼吁广大群众可在官方应用平台下载注册登录“国家反诈中心App”,打开来电短信检测功能,保护自身财产安全。如有疑问可拨打96110进行咨询。冒充快递客服类诈骗5月10日,兰...
近年来,一批利用研究生考试中考生信息盲点和焦虑的心理,打着“调剂保录”名号的机构应运而生。这些调剂培训机构以“内部信息”为诱饵,以“保过”为承诺,来达到敛取钱财的目的。失去读研机会的同时,王文迪还失去了8800元。这是他给一家调剂服务机构支付的“保过费”。李成则支付了6.5万元的“保过费”,但最终还是无学可上。5月5日,全国硕...
“成为试衣员免费收各种快递”“时间自由月入上万元”……近段时间,在一些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上,刮了起一股“试衣员”兼职风。然而,多位网友近日向《法治日报》记者反映,自己掉进了兼职“试衣员”的诈骗圈套。据介绍,不法分子先给受害人提供一些金额不大的任务并很快结算费用,博取受害人信任后,再安排刷单等各种任务且涉及的金额越来越...
5月15日是“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北京金融法院司法指导中心当天推出线上公益司法普法节目——“融小法•呵护碎银双月谈”。北京金融法院法官厉莉、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王雷和北京西城法院金融街法庭副庭长舒锐参加首期节目,详解“以房养老”骗局。“以房养老”是保险而非理财针对养老难题,原保监会2014年在北京、上海、广州、...
近期,有不法分子假借“疫情防控”的名义进行电信诈骗,利用人们居家隔离或办公等现状套取个人信息、骗取钱财,应当引起警惕。前不久,某地王女士接到自称是“流调人员”的电话,说她在疫情管控地区入住了某酒店,要被隔离14天。王女士在惊讶之余表示自己近日并未去过该地,对方却称“如果隐瞒行程,就要接受调查”“必须转账到安全账户,否则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