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信用
通化市集安市公安局“三举措”推进信用建设,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集中宣传活动
发布时间:2022/02/23  |  来源:集安市公安局  |  专栏:行业信用
 

       为切实维护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集安市公安局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多措并举,营造氛围,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开展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识骗、防骗能力和意识,捂好群众“钱袋子”。 

  一是线上加线下,宣传更全面。努力开辟反诈宣传新格局。在线上,积极通过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及辖区群众微信群,依托驻村辅警、网格辅警,及时将反诈信息推送到社区(村)居民群、小区业主群,广泛提醒广大人民群众时刻保持警惕,坚决不向陌生人转账汇款,守牢自身“钱袋子”。在线下,各派出所民警走社区进家门,深入推广宣传“国家反诈中心APP”、“无糖”反诈小程序,引导未安装群众正确安装并使用“诈骗预警”功能,对各项功能详细讲解,提醒群众要增强安全意识,不贪图小利,不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二是分类加分级,宣传更精准。坚持对症下药、分类分级,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宣传方式,选择不同的防范策略,提高宣传实效。针对金融企业等群体,积极组织民警深入企业,结合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活动,举办专题知识培训讲座,起到精准防范的效果。针对农村群体,利用“两节”期间农村大集人员聚集多的特点,组织民警通过发放宣传材料的方式集中开展反电诈宣传活动,提醒群众对涉及钱款的陌生短信、来电保持高顿警惕,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第一时间报警或拨打包保民警公示牌电话。针对高危群体以及来报警被诈骗的受害者逐一开展反电诈精准宣传,反复耐心进行宣传教育。 

  三是回访加宣传,宣防更见效。强化诈骗案件回访,进一步提高劝阻拦截效果,防止被害人二次被骗。进一步延伸宣传工作触角,对受害人周边群众进行宣传,以身边案例向群众讲解安全防范知识,讲解剖析网络上常见的网络贷款、冒充公检法、兼职刷单等诈骗案件的作案手段,提醒群众擦亮眼,提高警惕性,遇事三思而后行。 

  1月25日以来,已累计入户宣传3880户,走访宣传重点群体2661人,开展宣传活动48次,受众2.36万人,推广注册安装反诈程序3273人。

集安市公安局|202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