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诈骗:现如今网络诈骗的方式各种各样,多以打电话为先的方式进行,一是可以增加诈骗手段的真实度,二是可以通过简单的几句聊天,来判断诈骗对象的防骗能力从而更好地制定诈骗计划;在通过加微信、QQ等联系方式后,又用各种看似真实的语言迷惑受害者去填写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最后使得受害者银行卡中的钱款被悄悄移走。以下案例是一位受害者接连被骗两次的案发经过,以此为戒,有人可能会认为被诈骗两次证明是受害者过于愚蠢所致,事实上,网络诈骗者的手段也随着人们防骗意识的增强而变得越来越高明。
被骗经过:
前几日,通化县快大茂镇有一居民来派出所报案,这已经是这段时间第二次来报案了,均为网络诈骗案件。今年1月份,被害人在家中接到电话,对方(嫌疑人)自称通化市医保局工作人员,称被害人涉嫌骗保,还会被判刑,让其去上海报案,但被害人称无法过去,嫌疑人就让其加了一个陌生QQ说是上海警方可以了解情况。在添加为好友后,对方提供了警官证、个人征信等相关说明以及强制冻结的执行命令,被害人一紧张将自己所有的个人信息都提供给了对方,包括自己经常使用的银行卡号。对方随后提供网址,以完善信息为由要求被害人填写个人信息,包括自己的支付密码,随后诈骗分子要求被害人将其他银行卡里的钱全部提现到自己经常使用的这张卡中,以证明这几张卡均没有进过骗保钱,被害人照做。短信提醒收款方是南方一家金属材料公司,被害人心生疑惑并询问,嫌疑人称是资金管理部门,并骗取了被害人的短信验证码,在嫌疑人要求其继续下载APP向银行卡里转钱时,被害人意识到被骗后报警,受骗5万元。
本以为以此为戒,被害人提高了自己的防骗意识,但过了一个月,被害人又接到电话被询问是否需要贷款。由于被骗手头紧,被害人添加了对方(嫌疑人)微信,嫌疑人自称是惠普金融公司业务员。在咨询了贷款事项后,被害人将自己的身份证照片、电话号发送过去,嫌疑人发送二维码让其下载APP并填写了个人信息,几分钟后十万元贷款到账但无法提现,嫌疑人称需交1600元成为会员才可提现,被害人转款后仍无法提现,对方又说被害人提供的卡号有误,需交两万元的保证金。被害人就又转账两万元依旧无法提现,嫌疑人又让交两万元的解冻款以及每月的利息款,被害人拒交,表示要求当面解答,在对方发送了一个上海的位置后,被害人警醒,到派出所报案。
被骗原因剖析:
施骗第一步:诈骗分子在获得被害人信息后,以涉嫌骗保为由恐吓被害人,制造假象,同时提供工作证件、征信等说明骗取被害人的信任;
施骗第二步:在提供冻结证明使被害人紧张后,诱骗被害人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包括银行卡密码,并要求被害人提现以证明无骗保操作,将钱款全部转到一张银行卡中;
施骗第三步:在短信提醒收款方,被害人警觉后,诈骗分子继续哄骗称是资金管理部门,并骗取了被害人短信收到的验证码,将被害人的钱款全部转走;
施骗第四步:在被害人提出当面对质时,发送定位并要求限时赶到,打算继续行骗,被害人已意识到被骗,随后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