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用动态  >  省内动态
白城市监局全力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
发布时间:2022/03/28  |  来源:信用白城  |  专栏:省内动态
 

为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和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监管环境,今年,白城市监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一城三区”建设,着力组织好“服务发展四大行动”“保护民生两大战役”和干部队伍“铸魂工程”,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作出积极贡献。

开展营商环境提质行动。树立“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的工作理念,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导向,贯彻落实《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持续提升企业满意度。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准出。建立企业名称争议快速调处机制,提高企业名称登记便利化水平。扩大简易注销范围,有效破解“入市容易退出难”问题;进一步便利市场准营。着力优化食品经营许可条件、简化许可流程、缩短许可审查和发证时限,提升食品经营许可工作便利化、智能化水平。加快“个转企”步伐,加大后续跟踪服务,帮扶“个转企”做优做大。年内新登记“个转企”企业400户以上;进一步优化登记审批服务。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稳步推动“一码通”改革提质、增效、扩面。全力优化登记审批“马上办”“网上办”“免费办”和“一次办”服务,全面落实各项改革举措和服务承诺。

开展质量强市增效行动。进一步夯实质量工作基础,构建高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突出抓好企业质量提升。建立市区两级“吉致吉品”培育梯队,持续推动白城名品认证工作,全年新增区域品牌认证2个以上。继续指导各县(市、区)深入开展质量强县工作;突出抓好标准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白城绿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扩容白城绿豆产业协会会员数量、扩大白城绿豆标志使用范围,扩展白城绿豆美誉度的宣传覆盖面。积极推进市级地方标准制修订,提高标准实施的有效性;突出抓好质量基础服务。完善量传溯源体系,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5项以上。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深入推进涉及民生的计量器具监管工作。

开展知识产权创优行动。激励创新的社会环境。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产品品牌,重点培育杂粮杂豆、肉牛、地产鱼等重点领域商标发展;提高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益。加强企业与金融机构衔接,探索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有效举措。切实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监管,营造规范有序的行业环境秩序;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制定我市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和《关于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配套措施,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各项保护工作;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增加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的数量,为当事人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提供更多途径和专业化服务。

开展消费维权暖心行动。努力提振全市消费信心,对内优化调处机构设置,发挥1+1>2的效能作用。对外引导经营者加强自律,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加强消费维权保护。开展通讯、金融等重点行业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引导企业做出有利于民生的服务承诺。全年新增放心消费示范单位100户,打造示范典型4家,全市承诺线下无理由退货经营户达到30家;加强消费维权社会共治。强化12315数据分析应用。进一步丰富数据资源,提高分析质量,为行政执法提供“靶向式”监管信息支持。

组织“市监亮剑”总体战。擦亮白城市场监管“雷霆”“铁拳”执法品牌,加大重点领域监管和执法力度,强化大要案件查处工作,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切实维护好市场秩序。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开展“网剑行动”,服务规范电商发展。强化广告导向监管,不断净化广告市场环境。加强民生、安全领域计量器具监管,依法查处虚标企业。强化认证检测市场监管,严厉查处买卖认证证书、虚假认证等违法行为;加强价格监管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持续整治转供电环节加价收费行为和教育领域收费问题,查处各类违规涉企收费行为;加强重大案件查办。围绕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市场和重点商品,抓源头、挖窝点,查处一批关系民生、影响经济发展的违法案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查处各类行业乱象;加强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监管。严格落实“三专”“三证一码”和“四个不得”要求,确保进口冷链食品监管总仓闭环管控。开展餐饮单位疫情防控专项督查,督促各餐饮单位严格做好口罩佩戴、测温扫码、就餐人员登记、营业场所设施清洁消毒等工作。要做好“一退两抗”购药信息统计汇总工作,筑牢药店监测“哨点”防线。发挥牵头部门优势,带头并协调相关部门制定实施联合抽查计划。全年抽查企业比例不低于3%,其中联合抽查比例不低于30%;加强信用监管。修订完善经营异常名录管理等信用监管制度。

组织“四大安全”保卫战。聚焦民生、安全等重点领域,在全市开展拉网式的监督检查和风险排查,确保底线安全。严守食品安全底线。督促食品生产流通企业、餐饮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实施“明厨亮灶”提升工程,守护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大幅度提高幼儿园、小学“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2022年,要推动4家食品生产小微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严守“两品一械”安全底线。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安全警戒效能,增强监测工作的社会效益。分级分类监管全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对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品种、诊断试剂实施重点监管。加强化妆品安全日常监管,规范企业进货渠道、购销台账、索证索票行为,完善相关制度。专项整治超期未检、检验不合格特种设备,重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监督检查率要达到100%;严守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加大对取消许可、3C管理产品的抽查频次,扩大监管覆盖面,强化问题整改和查处。

实施干部队伍“铸魂工程”。以服务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为重点,以推动自身建设和工作落实为落脚点,深入开展“铸魂工程”,努力开创市场监管干部队伍建设新局面。全面强化党对市场监管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第一议题”;全面提升法制保障能力。强化执法监督和指导,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入推进“我要执法”APP使用工作,实现行政检查执法备案全覆盖;全面提升勤政廉政能力。落实“一岗双责”,做到管人与管事相结合、管业务与管党建同推进,不断完善全面从严治党长效机制。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决做好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信用白城|2022/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