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蛟河市紧紧围绕国家城市信用状况监测预警指标,持续推进“536”体系,为提高我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和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以建立5大主体信用档案为基石。信用档案的建立是加快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的必要保障。为政府机构、企业、个人、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5类信用主体建立信用档案,并利用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政务信息共享网站)一体整合信用数据,不仅充实和完善了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而且对非隐私的信用档案可以进行公开查询或者允许专业征信机构进行查询,真正实现“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让“信用背书”涉及到每一个社会主体。
以实施3大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为保障。遵照“统规范、分执行;统平台、分应用;统基础、分创新”3 大统分结合管理模式,基本建成公共信用指标体系、公共信用综合监管责任体系、公共信用评价及信用联合奖惩体系三大社会信用核心体系。三大社会信用核心体系的纵横联动,是归集注册登记信息、双公示、红黑名单、奖惩信息、证照信息等各类信用相关数据的前提之策,也是建立行业信用监管责任体系的关键之举,对提升我市信用问题发现率具有重要意义。
以实现6个方面全覆盖为目标。制定印发了《关于推进信用承诺全覆盖的通知》,利用半年的时间完成了行政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在职工作人员、群团组织、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及全体居民《政务诚信承诺书》、《公职人员信用承诺书》、《诚信经营承诺书》、《教育行业信用承诺书》、《医疗机构信用承诺书》、《居民信用承诺书》的签署并上传至吉林市信用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推进信用承诺全覆盖工作,促进市场公平竞争、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提高我市整体信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