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上午,2020年度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培训会在通化市政数局323室召开。市政数局左英俊副调研员、各县(市、区)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主管领导及责任科室负责人、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责任科室负责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首先,由市政数局左英俊副调研员对全市近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予以肯定。他总结到,通化市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主要取得了如下几大进展:一是信用承诺机制基本建立。截至目前,全市328个政务主体更新了服务承诺,共550个政务主体签署承诺书并公示,有效推动了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二是分级分类监管工作有序推进。形成每季度调度机制,保证分级分类监管工作切实落地,将省信用综合服务平台评定的A级和D级信用等级企业推送至各地、各部门,为采取分级分类监管措施提供重要依据。三是信用信息应用工作落到实处。我市政府采购领域、招投标领域已实行信用查询机制,协助目前已完成信用修复的企业在“信用中国”撤销失信记录。推进信易贷平台建设,邀请各商业银行、信贷公司等金融机构进驻信易贷平台,跟踪促成银企对接。四是加快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工作。着力缓解部门重复报送政务信息压力,积极开展与工程项目审批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政务服务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系统及“互联网+监管”系统对接。五是信用修复工作稳步开展。在“信用中国(吉林通化)”网站开通信用修复指南及公益性信用修复培训入口,我市印发《关于为支持打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帮助失信企业进行便利信用修复的通知》,全面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截至目前,通化市已帮助160余家企业完成修复,有效减少企业失信风险。六是信用宣传工作不断拓宽。信用中国(吉林通化)门户网站已经拥有14个栏目,9项服务功能,400余篇疫情新闻,3000余篇信用新闻,成为通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宣传前沿阵地。各县(市、区)组织开展“诚信万里行宣传活动”,活动场次达70余次,有效宣传社会信用体系深入群众。
此外,他指出目前通化信用体系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是“双公示”报送工作仍有较大进步空间;二是市场主体信用承诺签订承诺进度缓慢,严重低于地级市平均水平。三是信用修复工作仍需进一步推进。四是联合奖惩工作落实不到位。
随后,工作人员对国家信用政策和2020年城市信用状况监测预警指标进行了解读,对全体参会人员进行了指标细化讲解和培训。
本次会议,对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为进一步动员全市各地、各部门提高认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奠定了全新的工作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