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用动态  >  本地动态
我市2019年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发布时间:2020/04/21  |  来源:  |  专栏:本地动态
 

   发展路上,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深改会议精神,把握改革方向,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一项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一项项改革成果惠及人民。

  顶层按下“快进键”,改革跑出“加速度”

  市委把全面深化改革牢牢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市委深改委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召开3次深改委会议,及时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委改革会议精神,研究制定2019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台账》,全年出台改革文件36件,完成重点改革任务58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带头干,现场调度抓督察,扑下身子抓落实,推进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各专项小组和牵头部门分工明确,协调联动,全面发力,多点突破,不断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创特色、出亮点、见实效。

  啃骨涉险迎难上,破局开路勇担当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我市直面改革热点,勇闯改革“深水区”,抓住关键领域,打通关节、疏通堵点、激活全盘,不断推出新政策、新举措,一批批重点改革成果不断涌现。

  ——综合经济体制改革活力迸发。积极对接省委省政府“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编制“一廊、一带、一环线、一通道”4个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36项。医药高新区医药健康创业园建成,入驻企业22户;集安边合区公路口岸正式开通;通化至台州航线、通化港与台州港实现“双通航”。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和工商户减负14.2亿元。全市新增“四上”企业34户,民营经济占GDP 比重达58%。——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化市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通过住建部核查评审,集安市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达到序时进度,一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得到解决。

  ——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印发《通化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等各个方面均取得积极进展。

  ——民主法制改革多点突破。出台《通化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首开我省在这一领域立法的先河。全面推行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任社区“第一书记”,推动管理和服务力量下沉。推进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强化“一门式、一张网”服务模式的社区应用。

  ——司法体制改革稳步实施。出台《通化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办法》,推动各级行政机关的决策纳入法制化轨道。完成了两级院执行运行机制改革,实现全市法院“三统一”执行运行模式,执结率达到85%以上,受到省高院充分肯定。

  ——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印发《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实施方案》《通化市文联深化改革方案》,完成了县级融媒体APP 开发,实现了采编中心集中办公。加快市直新闻媒体“中央厨房”建设。

  ——社会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程,12所现代化智慧校园试点校项目建成使用。通化县作为全国唯一县级单位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作了学校美育改革经验介绍。

    引导鼓励医养融合,全市各类养老机构发展到131个,我市被评为全国第三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优秀试点。

  ——党建制度改革再上台阶。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干部考核评价推动领导

  干部提升“五个能力”的实施办法(试行)》《关于适应新时代通化绿色转型、全面振兴要求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十条意见”》,实施“1+7”人才政策,“千名学子归巢计划”回引人才388人。

  ——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稳步深化。认真履行协助党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职责,压实基层党委主体责任,在6个县(市、区)和7个市直部门探索成立了推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办公室。分类推进派驻(派出)机构改革,设立派驻机构28个、派出机构3个。

  中流击水勇奋楫,深化改革踏新程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征程中的荆棘与挑战,全市上下深刻聚焦制约通化振兴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聚焦影响经济稳增长的突出矛盾,聚焦民生领域亟待解决的社会关切,进一步增强改革定力,坚定改革信心,抓好改革落实,不断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为通化绿色转型、全面振兴提供新动力、增添新活力。


|20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