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用动态  >  本地动态
“互联网+旅游” 彰显集安智慧
发布时间:2018/06/05  |  来源:集安市人民政府  |  专栏:本地动态
 

2015年,国务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国家旅游局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借助“互联网+”这一新型经济形态,充分发挥其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旅游与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以提高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效应和贡献率。

我市作为省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始终以“旅游强市”发展战略为引领,以“全域发展旅游、全民参与旅游”为思路,紧紧把握“互联网+”带来的重要战略机遇,完善旅游产业基础信息化建设、拓展旅游产业网络宣传营销、提高旅游行业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取得瞩目的成果。

一、专职部门 保驾护航

我市结合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实际,成立了集旅游咨询、投诉、案件受理、地接服务、旅游资源及旅游大数据展示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集安市全域旅游服务中心,成为“互联网+旅游”的有效载体。

成立旅游数据中心,专门负责智慧旅游建设;旅游业信息化、网络和电子政务建设;新媒体和行业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建设、运行和维护;旅游大数据统计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预测;旅游服务智能化建设等一系列依托“互联网+”开展的智慧旅游工作,充分满足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游客的旅游体验需求、行业的科学化管理和旅游产品的提质升级。

二、设施建设 先行一步

市旅游经济发展委员会作为我市最高规格的议事机构,向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下发文件,协调其逐步扩大信号覆盖范围,于2014年以来陆续实现了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太极湾等自然景观类景区(点)的信号全覆盖。

目前,我市已实现了政务广场、高句丽文物古迹景区等重点游客集散地、景区无线WiFi覆盖。2018年,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及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集安市将实现乡村重点区域及重点景区信号、WiFi覆盖。加快全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旅游+互联网”的基础条件,集安步伐坚定。

三、新媒体凸显旅游新活力

有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保障,我市发展“互联网+旅游”如鱼得水。2012年,我市即依托新浪网开通了官方微博“原味集安”,至今共发布微博4431条,粉丝数56729。结合我市旅游资源现状和产品特色,策划举办了“幸福像花儿一样”、“闲来集安住两天儿”、“去集安听雪”、“带着微博去集安”等多次线上营销、线下体验活动。通过新浪网全国地方站资源、全国官博矩阵助推、pc端专题、话题页推荐、全国大V账号助推转发、创建话题标签、有奖互动、秒拍、一直播等多渠道推广宣传,活动粉丝阅读量平均达到500万次以上,在我市旅游的线上宣传营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4年,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集安旅游”,现用户数过万。作为市旅游局重要对外宣传新媒体平台,充分发挥其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传播与更新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的特点,结合我市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开辟专栏,实时发布各类旅游资讯和系列报道等。2016年,我市启动了“智游集安”手机APP开发工作;2017年,全面更新,升级软件功能,现已在苹果、安卓等各手机应用商店上线。软件利用卫星定位技术与后台数据衔接,精确估算出游客当前所在位置,实现精确导航、精选攻略、线路导览、智能语音讲解。为用户推荐周边景区、美食、住宿等旅游资讯;提供合适的旅游线路及旅游攻略。搭载于市旅游局官方微信平台“集安旅游”版本的“智游集安”同步上线使用。

除此之外,配合向广大游客免费发放的“智游集安”有声地图和在全市各景区(点)设置的智能讲解二维码,串联整合旅游资源,手机扫码即可实现智能语音讲解。同时,在全市各主要游客集散地采取各类形式推广该平台,为来集游客带来便捷高效的旅游体验和信息服务,真正实现了“一部手机游集安”。

四、大数据助推旅游大发展

作为吉林省内为数不多率先探索并积极构建城市智慧旅游系统的县级市之一,我市结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要求,已于2017年初步搭建了旅游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客源分布、实时客流量、游客轨迹、游客特征属性、驻留时间、景区热度、APP使用情况等数据动态实时监测。综合分析景区等级、天气、适游季节、交通出行指数、互联网关注度、客流来源、驻留时间、流量变化和消费能力等10个方面的数据,得出有效的旅游指数,为游客出行选择目的地提供参考。

在旅游旺季期间,运用市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及交通沿线的4处游客服务中心大屏幕展示旅游大数据动态信息。并于主要节点出具大数据分析报告,分析客源地市场及目标人群,为我市2018年开展旅游宣传营销工作提供数据支撑。通过旅游大数据平台的搭建,完善了现有旅游数据和调查方法,建立具有科学性的旅游统计体系,推动管理、决策方式由传统化向现代化、信息化转变。(张蕾)


集安市人民政府|2018/06/05
专栏直通车
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