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用动态  >  本地动态
市就业服务局市倾力打造就业示范村高质量实现充分就业
发布时间:2018/09/26  |  来源:通化市人民政府  |  专栏:本地动态
 

近年来,我市将高质量就业示范行政村建设工作作为“就业服务提升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紧紧围绕“搭建供需平台、促进转移就业”的目标,多措并举,不断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新途径。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运行机制。把示范村就业平台建设工作纳入政府民生实事,要求县(市、区)、乡(镇)、行政村建立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目前全市共682个行政村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站,其中317个行政村配备了专职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其它行政村配备了兼职人员管理,实现了“场所、机构、人员、设施、经费、制度”六到位,健全了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服务网络,形成全市统一、各具特色的村级服务平台。夯实基础台账,做到心中有数。以创建高质量充分就业活动为载体,在全市范围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和转移就业调查工作,摸清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做到“四清”,即就业状况清、技术特长清、培训需求清、择业意向清。农村劳动力资源基础台账的建立,有针对性地为农民工提供了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转移就业服务。
    加大技能培训,拓宽转移渠道。以促进就业创业为目标,在培训专业设置上,采取围绕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因人施培,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发展等需要因产施培,围绕劳务协作和劳务组织化就业需求因岗定培。在培训组织形式上,采取集中或分散、长期或短期等多种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开展培训,针对无法外出培训人员,采取组织培训机构送培训下乡入村的方式开展培训。截至8月份,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85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90.7%。其中,长期转移10.87万人,有技能就业4.93万人,转移就业收入40.89亿元。
    依托服务平台,打造半小时服务圈。该局紧盯乡村振兴战略,把打造“农村半小时就业服务圈”作为积极助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稳压器,坚持以服务民生为根本,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打造最优最好的服务窗口,不断优化调整机构业务流程,努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将用工信息、职业介绍、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创业项目推介、创业贷款等服务全部实现共享,不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质量,实现就业创业服务全覆盖、全天候、无缝隙和实用性,真正把公共就业服务做到群众家里、群众心里。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了682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整体实现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全覆盖。

通化市人民政府|2018/09/26
专栏直通车
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