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有着悠久革命历史传统和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多年来,我市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提升全域旅游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充分整合红色资源,精心设计“重走抗联路”党性教育项目,完善建设一批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形成了“红色之城·康养通化”的红色旅游品牌。
弘扬红色精神,传播红色文化。通过挖掘与保护,我市现拥有杨靖宇烈士陵园、东北抗联纪念馆和河里抗日游击根据地、老岭抗日游击根据地、河里会议、抗联军校、抗联棋盘、长岗战斗等遗址遗迹124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2处,吸引着全国各地党员干部和群众前来感受峥嵘岁月的壮烈史诗。2009年以来,市委党校深入挖掘和利用东北抗联资源,打造出了“重走抗联路”这张具有时代内涵的党性教育红色旅游品牌。该项目被确定为“全省干部培训资助自主选学优秀培训项目”,荣获“全省党性教育培训项目一等奖”,成为吉林省党性教育的旗帜和龙头品牌。市委党校确立了“以传承抗联精神为‘纲’,以抗联十四年浴血奋战历程为‘线’,以抗联重要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事件为‘点’,以不同的革命遗址为‘面’,建成纵横交错、有机连接的教学资源网络”的工作思路,并按照“连点成线、以线带面”的思路,设计开发10条精品线路。同时,兼顾我市生态、文化、特产和经济,让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有机融入教学情境,在抚今追昔中发挥情感的独特催化作用。
按照“边发掘资源、边设计课程”的思路,市委党校围绕“重走抗联路”这一培训主题还陆续开发了《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的光辉足迹和历史功绩》《东北抗联十四年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东北抗联精神及当代价值》等一批精品专题课和《光耀千秋靖宇魂》《忠诚铸就永恒丰碑》等50多个现场教学课,打造了体验教学课、情感教学课、音像教学课等学员喜闻乐见的辅助教学课程。截至今年上半年,来自北京、上海、辽宁、江苏、广西、西藏等地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高校共7万多人次参加了培训。
厚重的革命历史、旖旎的自然风光,让通化这块“红色”土地独具魅力。
我市不断丰富红色旅游内容和形式,加快红色资源向红色旅游产品转化。选取红色旅游资源集中、内部景区(点)之间交通连接顺畅的红色旅游点,与乡村生态旅游、文化遗迹旅游、边境风情旅游等其它旅游资源相结合,策划推出了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带动了全市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
今年,我市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突出建设“一条主线”,针对重点红色旅游项目少、连线难的实际,走出一条靠项目支撑、引领、塑造品牌的红色旅游发展之路;实施“三大战略”,推进红色旅游资源整合、课题研究和品牌带动工程;规划建设“四大基地”,提升靖宇陵园、东北抗联纪念馆,规划建设中国抗美援朝博物馆,启动建设白家堡子惨案纪念馆、河里会议旧址,创办杨靖宇干部学院,吸引全国各地旅游者赴通化地区开展红色旅游。
与此同时,在省内打响了“少年铁血营”红色研学品牌。以“重走抗联路”党性教育项目为龙头品牌,依托兴林镇河里抗日根据地、辉南抗联活动区、长岗抗联根据地等,把抗联一路军和四保临江战役等红色资源与国家级生态乡镇等绿色资源和冰雪旅游产品,以及满族、朝鲜族民俗文化等资源有机结合,实现“红白绿”深度融合。
下一步,我市将实施红色旅游发展“133N”工程,即以“重走抗联路,筑牢靖宇魂”党性教育品牌为龙头,构建三大重点片区,突出“东北抗联”“四保临江”“抗美援朝”三大红色资源,依托三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进一步完善N个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建设,积极与白山市、吉林市、鹤岗市和哈尔滨市等区域形成红色联动,从点、线、面三个层次推动全市红色旅游全面协调、科学有序发展,开创通化红色旅游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