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用动态  >  本地动态
通化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综述(下)
发布时间:2021/02/15  |  来源:通化日报  |  专栏:本地动态
 

  这是一次与病毒愈战愈勇的艰辛历程。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定信心,坚忍不拔,激发战“疫”之斗志,以前所未有的昂扬意志坚毅持守、慷慨趋赴,与病魔鏖战,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在通化大地上,唱响通化精神的“主旋律”。

  通化是一座红色之城、英雄之城,通化人民具有顽强不屈、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不管遇到多大的灾难,终归会团结一致,敢于拼搏,从来没有被任何艰难险阻压垮过。自1月12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战“疫”通化历时一个多月,这让人永生难忘的一个月,无时无刻不彰显着通化人民“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顽强斗志。无论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人民警察,还是广大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社会各界群众,都是战“疫”火线上的中流砥柱。

  无惧生死,践行医者初心。市中心医院是这场战“疫”救治患者生命的最前沿,重症科医生、麻醉医生等医护人员也都是与病毒较量的斗士。疫情发生后,重症医学科主任刘长纲第一个报名参战,并已经做好生死准备。他写下遗书,让妻子照顾好自己、照顾好老人和孩子。在与病魔斗争中,刘长纲与时间赛跑,有时一天工作近20个小时。麻醉医生为危重症患者进行气管插管,与患者口腔直线距离仅有5到10公分,被感染的风险很大,如同在刀尖上和病毒跳“贴面舞”,是一项高危工作,而且插管操作时间十分有限,不仅需要高强的专业技术,更需要顽强的意志。因此,大家都称麻醉医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插管“敢死队”。1月23日,在麻醉科主任张本发的带领下,由党员带头立即成立“插管小分队”,当天晚上第五支部副书记林中洪提前上岗,率先进入重症疗区为新冠患者插管。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李天森已近退休年龄,毅然披上“战袍”,加入插管小分队,一个夜班完成两例气管插管。医院的同事们说,他们是用生命呼唤生命。通化市卫生监督所,仅有40多名工作人员,半月内共出动监督员320人次,行程近万公里,他们的足迹走遍市区57个集中隔离点、44所医院、200多个门诊部和个体诊所。春节期间,他们仍然在路上,持续对市区重点医疗机构开展春节疫情防控监督指导检查,每天穿梭于定点医院、发热门诊、血透中心等高风险部门。他们说:“大道不孤,天下一家。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同心,我们同行。”

  在战“疫”前沿,这群“大白”不一般。他们是由“逸香源”公司党委组织的志愿者团队,这支队伍70人,除3名军嫂外,全部是自主择业退役军人党员,平均年龄52岁。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韩德生说:“我们退役不褪色,哪里需要就义无反顾地冲向哪里。”他们奔赴西关菜窖,连夜完成蔬菜装运任务后,又主动请缨火速转战垃圾清运战场,不畏天寒地冻,连续奋战两天两夜,及时对阳光忆城、胜利小区和华府家园小区等近3000户的生活垃圾逐户进行清运,一天每人要手拎肩扛着垃圾上下楼往返50多次。1月30日夜,他们还未来得及休息,又整装出发,顶着严寒挑灯夜战至凌晨,圆满完成了1800袋蔬菜包卸车任务。2月3日下午,他们又赶往通化陆港,迅速完成了卸载180吨矿泉水的任务。据介绍,仅半个月的时间,这群“大白”有394人次参加统一调配任务,有158人次参与志愿者团队集体活动,自愿参加小区疫情防控活动的有486人次;共计装卸蔬菜、矿泉水数百吨,逐户清运垃圾4000多户,为居民配送疏菜药品189户次。近60岁的退役军人党员刘新国身患重病,做过心脏支架手术。他说:“我在那场自卫反击战的枪林弹雨中没有倒下,在这场战‘疫’中也决不能倒下。”他始终坚持与战友们并肩战斗。由于连续作战,近花甲之年的退役军人党员解伟,因体力不支而导致腰肌错位,不能再干重体力活儿,就主动到社区卡点站岗执勤,默默地发一份光和热。退役军人党员杨恩平消化道出血,连续奋战十几天晕倒在抗疫最前沿,被战友们抬进了医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韩德生在带领大家昼夜兼程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同时,还为二道江区政府捐赠价值2.4万元的防护服和鸡蛋,给坚守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送去了温暖和关爱。

  “守土尽责,战‘疫’有我。”1月13日,通化边境管理支队接到参加通化市疫情防控工作指示后,各级党组织立即部署党员民警迅速组建20多支“党员突击队”和40多个党员先锋岗,500多名党员民警报名上一线。他们积极服从全市疫情防控大局,第一时间调派警力,紧急集结,为通化市区43个核酸检测点提供保障服务。同时,投入50名警力奔赴5个隔离点、2个管控小区、1个流动巡逻区域,执行守点、守线、守夜轮值勤务,积极开展有序维护、治安防范及群众基本生活服务保障等工作。他们还发挥“一警多能”职责,迅速增派民警积极开展果蔬分拣、装运等工作,连续奋战26小时,分装蔬菜包3000多个、装卸物资1.5万多公斤。在抗疫一线,一抹“火焰蓝”光耀夺目。面对疫情,通化市消防救援支队第一时间吹响抗疫“集结号”,全体指战员签下了“凝心聚力·共战疫情”决心书,并庄严地摁下红手印。1月18日晚,支队4名党员指战员,在鹤大高速通化入口处联防联控消杀点的帐篷里,面对鲜红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在夜幕中久久回荡。已经凌晨3点多了,战训科科长辛奇作为“先锋消杀队”队长,值完一夜勤务本该换班休息,可他还是坚守在消杀点上,顶着刺骨的寒风一丝不苟地对来往车辆和人员进行全面消杀。他说:“我们是山城的守门人,责任重于泰山,不得有一丝马虎。”支队还承担3条街路、9个社区、22个小区、11万平方米的消杀任务。1月21日午夜,特勤消防站、东昌路消防站的10名指战员,肩背60公斤重消毒弥雾机,已经连续作业3个多小时,为能尽快完成消杀任务,他们两班轮流作业,人休机不停。公安特警大队54岁的民警宋成双小腿骨折尚未痊愈,就主动请缨要求归队,到长白山南麓酒店隔离点全天候值守。公安刑警大队宋铭赫是全队年纪最小的民警,自战“疫”打响以来,始终坚守一线岗位。公安民警为了“守住一道门、保护一城人”,不舍昼夜,恪尽职守。疫情发生后的5天时间,仅市公安机关就派出警力1000多人次、车辆240台次,日夜奋战,对全市疫情防控重点场所,实行全天候安保守卫。全体公安民警、消防救援支队全体指战员用行动践行着“使命召唤我出征!疫情不退我不退!”的豪言壮语。


通化日报|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