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大财政和社会资本投入力度,有利于加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有关经验做法整理如下。
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通化县优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有效激活村级集体经济一池“春水”。成立领导小组,抽调6名经验丰富的“老乡镇”成立工作专班。实行“五四三”工作制度,建立县乡村党组织书记、包保单位党组织书记和第一书记“五级书记”抓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
推行“三联系”工作制度。每名县领导具体包保1个“空壳村”、1个“薄弱村”和1个项目村。年初以来,县级领导深入包保村开展现场办公60余次,推动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24个,整合项目资金1221万元,发展各类村集体经济项目20个。
结对共建,实现互利共赢。帮助25个村与企业开展结对共建,联建产业项目21个,带动集体增收106万元。通化禾韵、西江米业等9家民营企业,在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彰显社会责任。与通化师范学院联合成立的服务基地,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规划设计、营销策划、项目谋划等一系列精准化服务,推动大榛子、蓝莓等系列产品走向全国市场、抢占销售高地。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激发了乡村振兴新动能。一些昔日的“空壳村”如今产业兴、生态美、人气旺,村集体的腰包鼓了起来。村民们也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发展红利。2019年,全县村集体总收入2935万元,发展各类村集体经济项目289个。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